養壺,其實是很多紫砂壺愛好者的最大樂趣之一了。壺經過不斷地泡茶,冷熱交替,手掌摩,茶汁浸,壺本身的石英砂等物質會不斷產生變化,一般三個月內外觀就會有一些效果,數年后溫潤如玉,煞是可愛。
很多人甚至認為壺是有生命的,養壺如養性,一把養得好的壺,應該呈“黯然”之色,光澤內斂,如同謙謙君子,端莊穩重。

根據具體的養壺方法不同,一般將其分為兩類:
一類是,喝茶時不時用茶汁淋壺,用茶汁擦壺(用軟的粗筆狀刷子在壺身上抹勻茶汁)。等晾干了,再用粗干布擦拭使壺身發亮。有的人喝完茶不洗壺,下回泡茶時繼續如此。
想想就知道,這種做法比較不衛生,不洗壺導致壺內大量細菌衍生,危害人身體健康。看上去養壺出效果快,但往往養出的是“和尚光”,經常用茶汁淋壺,壺料顆粒粗的話,會造成壺表面花的。
據說有人為了追求速效,在喝茶時還不斷舉壺往臉上蹭,讓皮膚的油脂去增強壺的光色,真是想都不敢想象這樣的場景。
還有一類是,泡茶前先用熱水淋遍壺的內外,淋壺消毒,并且通過溫壺以揚茶香。泡茶時用干凈的熱濕毛巾擦拭壺的表面,每次喝完茶后將茶渣倒出,將壺洗干凈,晾干。
這種養壺方法喝茶衛生,既保持了壺的清潔,又給了壺休息時間。養壺效果稍慢,但養出的壺溫潤柔和,有玉石般的感覺。
養壺與用什么茶有很大的關系,茶葉的粗細色澤不同對養壺效果是有影響的。例如,綠茶色淡,紅茶色濃,用綠茶養壺相比紅茶,就更需時日。用普洱茶一類的黑茶養壺,出“色”容易,但要防止紫砂樸實的本色被掩蓋。紅茶與紫砂的色、質相近,宜興一代習慣用
紫砂壺泡紅茶,當地有一種紅茶還被叫作“宜紅”呢。
其實,不管養什么壺,衛生是前提,如果養護不當,茶壺就會油膩不潔。其次就是不要刻意為之,順其自然就好;“養壺無定法”,以自己最喜歡、最擅長的方法,自得其樂就好。